中国老龄化日益加深,截止2024年末,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突破3亿,占比超过22%。高龄老人、慢病人口和失能老人的数量攀升,对于居家护理提出新的需求。
8月2日,在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大学城校园召开的“广东省保健协会居家护理分会2025学术年会”,聚焦“赋能居家护理,守护银龄健康”主题,展开深入探讨。
大会由广东省保健协会主办,广东省保健协会居家护理分会、广东药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、南丁护理(广东)集团有限公司承办。大会还特别设立校企协同专题分会场,吸引了来自全省医疗机构、高校及健康产业的200余名代表参会。
居家护理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,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和医疗健康需求升级,居家护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。本次学术年会聚焦健康产业和居家护理的新理念、新思路、新模式及新做法,就目前政策背景、实践探索、服务体系的建立、质量标准的制定、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等展开深入交流和研讨。
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晓舟主任护师分享时指出,该院依托互联网医院平台,搭建“互联网+护理服务”护士库,并建立管理制度、开展相关培训,为有需求的患者实现线下护理预约上门服务。服务内容包括基础护理、母婴护理、中医护理共43项。在实践中,如何保证护理人员入户安全、护理操作中的医疗安全以及保障护患双方的信息安全、避免法律纠纷等,都是当下居家护理面临的挑战。此外,收费标准缺乏规范、服务质量参差、需要患者自付费用等,也制约着“互联网+护理服务”的发展。周晓舟认为,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,统筹“互联网+护理服务”平台中上门护理服务项目的分类和收费标准,合理纳入社会医疗保险覆盖范围,打通康复医疗服务、临床护理服务延伸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使更多人可以享受到便捷服务。
居家养老成为90%以上老年人的首选方式,但目前家庭照护能力普遍不足成为痛点。广东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刘琼玲教授分享了以养护院为主导,联动医疗机构支撑、家庭作为基础的“三级联动居家照护模式”,这种模式打破传统养老服务的孤立状态,通过资源整合和服务协同,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专业的居家照护服务。她认为,未来,居家照护服务需求将呈现多样化、个性化趋势。除基本生活照料外,健康管理、精神慰藉、文化娱乐等服务需求将日益增长。养护院需紧跟市场变化,不断创新服务模式。
与会专家一致认为,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,居家护理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。通过深化校企协同,整合临床需求、学术研究与产业资源,必将推动居家护理服务向专业化、智能化、个性化方向发展,为“健康中国”建设注入新动能。
南方+记者 严慧芳
旺润配资,中国股票配资网股票配资,创投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